民俗:二十五磨豆腐 把福氣全“兜”住
2025年01月25日08:58 來源: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
臘月二十五,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磨豆腐的習(xí)俗,豆腐諧音“兜福”,寓意來年生活富足有余。各地的豆腐坊熱氣騰騰,美味的豆腐接連出鍋,一起到現(xiàn)場感受。
一大早,記者剛走到湖濱新區(qū)祥和社區(qū)居民李勤家附近,就被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豆香與柴火香所吸引。凌晨五點,李勤就和丈夫起來忙活制作豆腐,浸泡了一夜的黃豆呈現(xiàn)出最佳狀態(tài)。
李勤說:“冬天的時候,豆子就得泡時間長一點,都得泡十一二個小時,里面都給泡開來,泡不開的話瓤子都是黃的,泡開就是白色的?!?/P>
62歲的李勤出生在貴州,嫁到宿遷已有四十年,自幼她就跟著父輩們學(xué)會了做豆腐,嫁人后,把這門手藝帶到了千里之外的宿遷。李勤介紹,以前做豆腐,是純手工制作,黃豆泡好后用石磨磨成豆?jié){,再用一塊大紗布把磨好的汁水過濾出來,而現(xiàn)在豆子都用機(jī)器打汁,榨取的營養(yǎng)更加充分,一般要榨三遍,再進(jìn)行豆渣和豆?jié){分離。
李勤說:“石磨一天推個二三十斤,那個真的很累,用機(jī)器快一點,今天我這一百多斤豆子,可以做出兩百五十多斤豆腐?!?/P>
磨好的豆?jié){緩緩倒入一口大鐵鍋中,鍋蓋一蓋,灶火呼呼地?zé)似饋?。隨著溫度的升高,鍋里的豆?jié){開始翻滾,泡沫越冒越多,李勤的丈夫駱迎春不時揭開鍋蓋查看,直到豆?jié){徹底煮沸,整個過程大約需要40分鐘。這時候,整個屋子都彌漫出一股溫暖而濃郁的豆香,接下來就是最關(guān)鍵的一步——鹵水點豆腐。
李勤說:“鹵水點多了,它(豆腐)就苦,燒了以后不成塊,豆腐也膨不起來,正常十斤豆子用三兩鹵水?!?/P>
李勤把提前備好的鹵水慢慢倒入豆?jié){中,一邊倒鹵水,一邊攪動豆?jié){,使其充分發(fā)揮作用。不一會兒,豆?jié){慢慢凝結(jié)成絮狀、塊狀物,此時是比較嫩的豆腐腦。李勤迫不及待地盛上幾碗,邀請周邊鄰居過來品嘗。
李勤說:“主要是給那個水?dāng)D出去,壓出去,就可以成豆腐塊,壓不好,不成豆腐塊。”
大約一個小時后,豆腐最終成型。春節(jié)即將到來,李勤夫妻更加忙碌,每天要做近200斤的豆腐。
李勤說:“我做這豆腐,每天都不夠賣的,莊里親鄰都說我家豆腐好吃。”
村民駱書娟說:“我們小時候都是拾點草回來,大人就在家磨豆腐,給石磨上磨,磨過給鍋里燒,燒過就給壓成豆腐,是我們的習(xí)俗?!?/P>
過去人們常說“天下有三苦,撐船打鐵磨豆腐”。在李勤看來,有了機(jī)器輔助,做豆腐不再像過去那樣艱辛,而承載的年味與情感愈發(fā)顯得珍貴。
李勤說:“喜歡吃的人,直接蘸點醬豆就吃了,有的人炒著吃。豆腐“兜?!?,有“?!甭?,年底了,家家都來我家加工, 我也高興。”
1月24日下午,宿城區(qū)圖書館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民俗體驗活動。在工作人員的指導(dǎo)下,一群小朋友分為兩組,動手磨豆腐。他們有的負(fù)責(zé)推磨,有的負(fù)責(zé)添加黃豆和水,雖然動作略顯生疏,但每個人都充滿了熱情。
小朋友陳奕潼說:“以前豆腐我都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在菜市場里買的,今天我自己磨了豆腐,體會到了磨豆腐的不易?!?/P>
活動中,工作人員還為小朋友們講述了豆腐的故事,讓他們了解豆腐中的文化內(nèi)涵。
家長張女士說:“以前的磨大,都是人推的,現(xiàn)在不磨了,小孩子沒看過。活動很好,知道豆腐來之不容易?!?/P>
這樣的活動既讓孩子們感受到春節(jié)的歡樂與溫暖,也種下了熱愛傳統(tǒng)文化的種子。
宿城區(qū)圖書館副館長劉波說:“親身體驗一下磨豆腐,包括(了解)我們臘月二十五磨豆腐的由來,也為我們的小讀者們營造一個祥和快樂的寒假氛圍?!?/P>